从左至右: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对外合作部主任李红升、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主任刘群兴、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主任曹金龙、中国五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刘增辉、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副院长杨庆星、京东零售时尚居家平台事业群居家业务部五金电工部总监孔德成、京东零售平台生态部品质提升部质控经理陈瑞东,共同见证京东智能门锁平台标准升级启动
国家工信部、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深圳市消费者协会、中国五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委、机构代表,与30余家智能门锁品牌方共同到场,见证智能门锁“新团标”的发布。这也是京东继2018年1月份联合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共同起草推出《京东指纹防盗锁产品标准》并试点运行后,针对智能门锁应用出现的新风险,充分考量消费者需求和意见,在技术要求和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实现精益升级的新版本。
智能门锁应用风险显露 消费者安全诉求不断提升
近两年,智能门锁成为消费者青睐的家居尖货,2018年618期间,智能门锁单品位列京东家装建材第一名,在2018年11.11和2019年618的高潮期,均创下多款单品日销逾千万的战绩。智能门锁的热销,也让安全隐患痛点更快地显露。我国针对智能门锁的产品技术参差不齐,企业及其产品的规范性亟待升级。消费者对于智能门锁的防盗刷、防隐私泄露、低温环境下使用效果等问题也提出了质疑。
2018年初,京东基于GA 374《电子防盗锁》和GA 701《指纹防盗锁通用技术条件》两个行业入门级标准,携手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以及行业知名指纹锁品牌推出《京东指纹防盗锁产品标准》,对指纹防盗锁类产品提出高于行业要求标准,以更好地保障消费者权益。
同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智能门锁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发现智能门锁在远程开锁、人脸识别等方面存在较高风险,在感应卡识别开锁、密码逻辑安全、抗电磁干扰、指纹识别等方面存在安全隐患,随即部署有关产区开展专项整治。原《京东指纹防盗锁产品标准》中不能覆盖远程开锁风险、人脸识别风险、感应卡识别风险、电磁错误注入风险(小黑盒)、指纹识别风险等。为了从更高层面满足消费者的安全诉求,京东由此启动了升级版标准的制定工作。
新团标优于欧盟及韩国标准 充分体现“亲消费者”特色
此次京东联合工信部下属的赛宝实验室、广东省市场监督局、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等联合推出的《智能门锁通用技术条件》,与2018年《京东指纹防盗锁产品标准》相比,除声压和平均指纹匹配时间两个项目外,各项对应指标均高于前者,并覆盖了目前智能门锁面临的主要质量安全风险。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质检中心网络安全技术总监李乐言表示:“《智能门锁通用技术条件》的目的就是要把质量好的智能门锁推荐给百姓,提升人们的消费体验和生活品质。标准涵盖了信息安全、识别方式安全、网络安全、机械安全等领域,顺应了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趋势,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比国际上现有的标准更全面更科学。例如:欧盟的EN 12209标准只对机械部分做了要求;韩国的KS C 9806标准也只有机械安全要求,没有对信息安全和识别方式安全作出相关的要求。”
京东零售时尚居家平台事业群居家业务部五金电工部总监孔德成宣贯《智能门锁通用技术条件》
“新团标紧密结合消费者实际需求,突出了极强的‘实用性’及‘亲消费者’特色。”京东零售时尚居家平台事业群居家业务部五金电工部总监孔德成表示,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京东还广泛征集了消费者意见,并邀请消费者代表参与制定、研讨和评审,让消费者既是标准的受益者,又是标准实施的参与者、监督者。
针对消费者关心的系列问题,比如信息识别卡不具备防复制的能力、小黑盒开锁、指纹模块没有对非指纹图像进行判定而引起误识别、密码逻辑安全等,《智能门锁通用技术条件》都一一作出要求并规范了相关检测方法。同时,该标准还充分保护消费者权益,例如专门规定锁具可触及部件不得有尖点、利边,安装时若需要拆除天地钩应取得消费者同意等
首批“品质优选”智能门锁产品亮相 购买、安装服务同步升级
孔德成表示,京东希望借助智能门锁标准升级,对提升产品品质和消费者购买保障实现双向助益,“一方面,通过销售渠道倒逼工厂提升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京东还将为通过检测的产品打标认证,向用户推荐‘品质优选’产品,让千万家庭用上质优价廉的智能门锁。”在发布会现场,孔德成与中国五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领导理事刘增辉、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院长杨庆星,共同为鹿客、德施曼、凯迪仕、博世、果加、米家、TCL、飞利浦、顶固等第一批通过团体标准检测的智能门锁品牌商颁发证书。对于消费者而言,今后只要认准“品质优选”打标,即可购买到具备高安全保障的智能门锁产品。
第一批获颁安全证书的智能门锁产品